非洲华人网 | 非洲华人论坛 | 非洲华人微信群|非洲投资 | 非洲旅游

 找回密码
 注册为非洲华人网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7|回复: 1

尼日利亚 大国之路不平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6 01:38:26 |显示全部楼层
尼日利亚意为“尼日尔河流经的土地”,它的灿烂文明、石油财富、民族性格甚至社会纷争都源于这条大河。1月5日,5名中国工人被绑架的事件也发生在尼日尔三角洲的河流州。这一事件使得尼日尔三角洲和整个尼日利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当地土皇帮中方解救人质  

        本月5日清晨,中国四川通信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的5名电信工人在位于河流州埃莫华地区的驻地,遭一伙身份不明的持枪歹徒绑架。目前,由中国大使馆政务参赞王雷带队,使馆工作人员,事发公司负责人组成的特别营救小组正在河流州首府和尼日利亚官员进行密切接触。尼方高官和当地舆论都倾向于认为,这是一起治安事件,而不是政治事件,绑匪的主要目的是索取赎金,因此人质的安全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最近,当地武装组织“尼日尔三角洲解放运动”比较活跃,该组织至今还扣留着去年12月7日绑架的意大利公司的4名外籍石油工人。《环球时报》记者曾于6日给该组织发去电子邮件,但对方断然否认与中国工人遭绑架事件有关。当地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1月7日说,河流州埃莫华地区一位德高望重的土皇(部族领导人)称,将利用其身份协助中国使馆特别营救小组以及当地政府和警察营救被绑架的5名中国工人。出于救援工作的考虑,这名官员没有透露土皇的姓名。在政府层面,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7日在首都阿布贾会见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时重申,他将亲自负责处理被绑架的5名中国工人的解救工作。奥巴桑乔强调,他相信此事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并希望这一事件不会影响中尼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气候、历史、民族造就了性格不同的尼日利亚人  

        在尼日利亚有一种说法——如果说上帝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忽视了几乎整个非洲大陆的话,那么他至少没有忘记眷顾一下尼日利亚。对此,《环球时报》记者感受颇深,因为记者每次从巴黎飞往尼日利亚经济首都拉各斯时,过了地中海便是黄沙万里的撒哈拉沙漠,但进入尼日利亚境内后,看到的却是绵延不绝的绿色。后来,记者从尼首都阿布贾前往北部工业重镇卡杜纳采访,沿途望不到边的热带草原和农田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这里自然条件的富足。  

        从地理上看,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部,在尼日尔河的中下游,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北部与尼日尔相邻,东北隔乍得湖与乍得相望,西部与贝宁接壤,东部与喀麦隆交界。这里南北温差大,南部湿热多雨,北部炎热干燥,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旱季和雨季。每到雨季,中国人会感到很凉爽,而当地人则觉得很寒冷,他们纷纷戴上绒线帽、穿上棉衣,看上去很有意思。由于尼日利亚地处美欧非三大洲海路交通的枢纽位置,因此从1472年开始,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尼日利亚,自此开始了长达400多年的贩卖黑奴的历史。1914年,尼日利亚又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尼经济首都、港口城市拉各斯当年就是非洲与欧美之间黑奴交易的中转站。如今,拉各斯成了西非的交通枢纽和物品集散地。  

        复杂的历史又影响着尼日利亚的民族构成。尼全国共有250多个民族,但最主要的民族有3个:豪萨—富拉尼族、约鲁巴族和伊博族,这3个民族的人口超过尼总人口的70%。尼日利亚居民中有近半数人信奉伊斯兰教,超过40%的人信奉基督教。其余的人信奉非洲原始宗教以及其他宗教。在南部信奉基督教为主的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受欧美文化影响很大,电视里放的是“美国偶像”、商店里卖的是索尼电器,西方的圣诞节也是这里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而北部内陆豪萨人聚居的地区,则保持着传统的穆斯林式的生活方式。所以尼日利亚也许是世界上假日最多的国家,因为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的节日,全国的人都放假。  

        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尼日利亚国内各民族的民族性格截然不同。长期居住北部内陆地区的豪萨人性格质朴、诚实可信,而居住在南部沿海地区的约鲁巴族和伊博族人则思想活跃、不安分。《环球时报》记者的一位朋友曾雇用了一名约鲁巴族女佣打理平时的饮食起居。久而久之,他发现这名女佣的烹饪技艺长进很快,干活也很麻利,但她经常提出加薪等要求,而且时常借故旷工。最后她被辞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名豪萨女佣,尽管后者兢兢业业地工作,克己本分,但办事能力却不如前者,学习新东西的速度也比较慢。最后,记者的朋友留下了豪萨女佣,因为他觉得诚实可靠、值得信赖更为重要。  

        贫富差距大,但人们仍旧乐观  

        尼日利亚的国土面积是92万多平方公里,在非洲不算大,但它的石油储量却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产油国、世界第十大石油生产国及第七大原油出口国,已探明石油储量270亿桶,以目前产量可继续开采30年到50年。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3.4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此外,尼日利亚的其他矿藏也非常丰富,已探明有30多种矿藏。煤储量约27.5亿吨,是西非唯一的产煤国。  

        虽然资源丰富,但尼日利亚1960年宣布独立后,一直走农业大国的路线,它曾经是西非的农产品出口国。到了上世纪70年代,随着石油资源的发现,石油工业逐渐成为尼日利亚经济的支柱产业,尼日利亚人的生活水平也一度赶上了发达国家。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尼经济陷入困境。1992年,尼日利亚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低收入国家。1999年奥巴桑乔上台后,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加之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扬,尼日利亚的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对石油工业的过度依赖,对尼日利亚其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粮食和日用品都不能自给,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因此物价很高。《环球时报》记者在当地生活的日常用品都要到印度人开的连锁超市去买,价格自然高得离谱。一些洗漱用品和几块糕点小吃就要花掉四五千奈拉(1元人民币约合16奈拉)。买菜更是像打仗一样,不仅要顶着列日驱车十几公里到郊外的菜市场,还要顶着烈日与摊主磨嘴皮子讨价还价。原本以为尼日利亚是热带地区,水果蔬菜应该很便宜,但等记者到了菜市场才发现并非如此。一个普通西瓜要四五百奈拉,贵的时候一个青椒要100奈拉。除了物价较高,尼日利亚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即使在拉各斯富人区的高级公寓里,停电停水也是家常便饭。而一到雨季,电话线路由于年久失修,被雨水浸泡后经常“罢工”,于是电话、网络全面瘫痪。对于贫穷的尼日利亚百姓来说,只能住在用铁皮搭建起来的闷热的简易房屋中,既没有供水、也没有供电。在拉各斯的贫民区,可以看见几百间这样的房子拥挤而胡乱地搭建在一起。有关数据显示,尼70%的人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普通人吃一个烤木薯就是一顿饭。由于医疗设施匮乏,疟疾、霍乱及肝炎等病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当然,尼日利亚也有富人,他们主要是靠开采石油发家致富的商人、政府官员及部族首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都向欧美上层社会看齐:住豪华别墅、开高级轿车,参加各种社会名流举行的聚会。  

        虽然贫富有别,但尼日利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纯黑人国家,当地人身上有着非洲人最大的性格特点——乐观。这种性格源自他们身处的自然环境:地处热带让他们不用担心受冻,自然资源丰富又让他们不用担心挨饿。《环球时报》记者一位在当地开公司的朋友说,如果中国企业雇用当地员工,一般都给这些员工按周发薪水,不能按月发。因为当地人有多少钱花多少钱,直到薪水花完才会回来上班。即便是乞丐也会用别人给的钱去买杯啤酒喝,享受生活。对他们来说,不懂得享受就是不懂得生活。尼日利亚人开朗乐观的性格还体现在他们的健谈上。他们的健谈不分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只要逮住机会,就会对某一事物或现象高谈阔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尼日利亚人非常喜欢谈论非洲的政治问题,特别是关于非统组织或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一谈到政治问题经常是滔滔不绝,感觉人人都可以当演说家。  

        动荡地区情况复杂  

        现在提到尼日利亚,人们在想到石油的同时,往往会想到富产石油的尼日尔三角洲地区经常发生绑架外国石油工人和破坏外国油井的事件。其实,产油区的主体民族为伊博族。由于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的策略,独立之初,基督徒较多的伊博族垄断了政府的军政要职,约鲁巴族则把握了金融、工商命脉,而北方信奉伊斯兰教的豪萨族则拥有更多的地区自主权。独立后不久,各族对这种利益划分均表示不满,加上很快在尼日尔三角洲发现了石油资源,伊博族人希望独享,而其他民族希望均沾,更加剧了这一矛盾。矛盾的激化,导致了一系列军事政变和近300万人死亡的“比夫拉战争”,闹独立的“比夫拉共和国”核心就是今天的尼日尔三角洲地区,其“国民”几乎清一色是伊博人。内战结束后,尼政府汲取教训,采取民族和解政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但“比夫拉”的阴魂仍在尼日利亚人头顶盘旋。因丧失许多权益而深感失落的伊博族人对于民族矛盾敏感依旧,对三角洲地区石油开采给外国人和政府带来收益,却不能给当地伊博人带来好处的现实愤愤不平。这一地区在战前曾是尼最繁荣的地方之一,如今却经济凋敝,人均年收入不满1万奈拉(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6),失业率也居高不下。石油的开发给约鲁巴人居多的联邦官员及其关系人带来滚滚收益,但当地伊博人不但很少因此获得就业机会或经济补偿,甚至连传统的农业、渔业,也往往因油田征地受损。由于尼日利亚缺乏炼油能力,尽管是产油大户,本国成品油价格却不低,许多贫民不得不靠截留输油管偷油度日,这也导致输油管大爆炸频发。不但如此,“比夫拉”战后长达数十年时间里,作为尼日利亚三大主体民族之一的伊博族人基本没人能在联邦政府或军队中担任要职,这也让伊博人愤愤不平。经常对当地外国石油企业发动袭击的“三角洲解放军”说,诉诸暴力的原因是族群之间、地区之间利益分配不公。只要这一症结不解,尼日尔三角洲的暴力隐患便难有终结的一天。  

        大国心态溢于言表  

        尽管有的人贫穷,有的地区动荡,但丝毫不影响大多数尼日利亚人心中的那份大国公民的优越感。除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外,尼日利亚引以为豪的东西还有很多。尼日利亚是非洲古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较发达的文化,享有了“黑非洲文化摇篮”的美誉。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的人口几乎比任何一个其他非洲国家都要多10倍以上,全非洲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尼日利亚人。尼最大城市拉各斯的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不仅成为非洲第一大城市,甚至已经迈入世界特大城市的行列。拉各斯密集的交通网、高耸的大楼和飞架的桥梁也使得撒哈拉以南除南非外的其他所有国家的城市都黯然失色。还有代表尼日利亚“非洲雄鹰”形象的尼国家男足也是尼日利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英雄。此外,出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年产影片上千部等都是尼日利亚人引以为豪的资本。很多尼日利亚人甚至认为,自己的祖国的国力在非洲应该位居第一,而全球排位也只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位列第三。尼国民的这一大国心态无疑也会体现在尼外交方针政策上。建国40多年来,尼外交战略有几个特点:一是以西非为基本立足点,谋求“地区盟主”地位。上世纪70年代,尼在筹划和促成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阻止塞拉利昂内战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二是以非洲大陆为重心,追求“非洲领袖”地位;三是积极活跃于国际舞台,以全面提升国家地位。奥巴桑乔总统就任以后,积极维护非洲团结,促进地区合作,推动西非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并且积极参与联合国和非洲地区组织的维和行动,谋求发挥非洲大国作用。2005年,尼日利亚还曾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并因最纯粹的黑非洲国家的地位获得了很高的呼声。

发表于 2008-12-9 12:07:16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能坐到沙发,顶~
终于对尼日利亚有所了解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非洲华人网站版权所有 www.chineseinafrica.com
免责声明:非洲华人网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文责自负,其内容不代表非洲华人网的观点和立场,
版主及非洲华人网对其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原作者或其版权拥有人拥有版权/著作权。
如果作者来函不同意将其作品张贴在本论坛,版主会尊重作者的意愿取下其作品。
版主保留删除有损本论坛健康的帖子的权力。
chinaafric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