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华人网 | 非洲华人论坛 | 非洲华人微信群|非洲投资 | 非洲旅游

 找回密码
 注册为非洲华人网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0|回复: 0

中国看非洲人的性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7 23:36:22 |显示全部楼层
相比欧洲人,中国人,尤其是中国资本在非洲的广泛存在已经是相当晚的事。用我的非洲记者朋友罗纳德·赛坎迪(Ronald Ssekandi)的话来说:“先是欧洲人,现在又是中国人,所以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在他看来,现在非洲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基本上来自于欧洲殖民者。在我对旅非中国人的访谈中,几乎每一位受访者都会就他们与非洲人的交往和接触发表一大通看法。其中有不少判断,触及到了殖民主义有可能对当代非洲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
  复杂的历史造就了复杂的性格及国民特征。几乎每一个在非洲长期生活的中国受访者都给出了我们非常相似的结论。大学一毕业即来非洲、曾在六七个国家待过七年的大型中资企业员工小窦,如今在乌干达负责公共关系维护业务。在坎帕拉的一家中餐馆,他对我讲了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本地一所著名大学邀请该公司的一名高管去做一个演讲。在国内,这种应邀的演讲通常都有一定的酬劳,由大学支付。但出于建立良好关系的考虑,小窦在与对方敲定此事的时候,没有提及酬劳的事,即是做好了“义讲”的准备。然而没过多久,小窦收到了大学方面来的邮件,内容如下:“为更好配合贵公司某总的演讲,我们将安排一位教授做活动的主持人兼点评人,不过需烦请贵公司为该教授支付500美元的酬劳。”看到邮件后,小窦惊呆了,他无法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算是敲诈吗?他回信过去,解释公司没有这样一笔预算,无法支付这500美元的费用。谁知大学又来信说:没关系没关系,您可以把其他地方的费用挪过来啊!这次小窦彻底崩溃了。并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不知所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过小窦毕竟是经验丰富的“老非洲”了,在长期与非洲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当灵活的思维方式。这回他转换思路,不再纠缠这500美元,而是在新的邮件中这样写道:“谢谢贵校的信任,由于鄙公司某总的演讲出场费是2000美元,为避免不必要的财务程序,我们将两笔账合为一笔,烦请贵方一次性支付我们1500美元即可。”
  “这封邮件发出后,对方再也没动静了。”小窦笑着说。
  事实上,几乎每一位在非洲生活的中国人,都曾略带无奈地对我们讲述非洲人“喜欢要钱”。去超市买东西,门口的保安会对你说:“嗨,我的朋友,给我买一瓶苏打饮料吧!”在跨国企业工作的员工,几乎每个人都曾借钱给非洲同事,借钱者甚至包括公司总裁、副总级的“有钱人”。对于借债,很多人拖欠,甚至根本不还。
  “后来我渐渐想明白了,”小窦说,“其实借钱、要钱也许是一种文化习惯,‘给我买一瓶苏打饮料吧’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说‘你好’一样,你给他买,他会很感激;你不给他买,他也一样善良热情。”
  非洲人对于钱的态度,是最令中国人费解的。尽管生活普遍贫穷,国家亦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但这里的人普遍没有存钱的习惯。第一天发工资,第二天便花个精光的事时有发生。在外资企业,非洲雇员提前预支工资,再在下个月薪水中扣除预支金额,已经成了一种惯例。
  然而,非洲人却也有着另外的一面。在乌干达的首都坎帕拉,尽管城市建筑破败、道路坑洼不平,但街上基本找不到烟头、碎屑或垃圾。非洲无疑是贫穷的,根据联合国200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全世界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最低的24个国家中,有22个是非洲国家。但即使在最穷国家的城市里,交通也基本是井然有序的,机动车永远避让行人,没人在市区随便鸣笛,更没有人从车窗向外丢垃圾。此外,非洲人中烟民很少,更别提在公共场所公然吸烟的人。工作中的非洲人,无论赚钱多少,几乎全部穿着熨烫得笔挺的衬衫和一丝不苟的西装裤,反而是中国人着装更加随意,穿着睡衣去上班也不奇怪。
  非洲的性格与中国的性格是如此不同,以至于我们很难说清这些究竟是文化差异还是单纯的误解。不管怎么样,一个民族要赢得尊重,关键要留下可以持久发酵的东西,如观念、价值和文化。而这些东西的力量,或许反而是资本无法企及的。
[b]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非洲华人网站版权所有 www.chineseinafrica.com
免责声明:非洲华人网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文责自负,其内容不代表非洲华人网的观点和立场,
版主及非洲华人网对其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原作者或其版权拥有人拥有版权/著作权。
如果作者来函不同意将其作品张贴在本论坛,版主会尊重作者的意愿取下其作品。
版主保留删除有损本论坛健康的帖子的权力。
chinaafric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