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 发表于 2007-5-2 07:28:03

钻井旁的恐惧:在非洲找油的中国企业

中国石油工人非洲掘金之痛 ,一边是海外工作带来的丰厚收入,一边是难以保障的人身安全

    编者按

  4月24日凌晨4点,在埃塞俄比亚响起的枪声震惊所有的中国人。一家中国石油公司在该国项目遭200多名不明身份武装分子袭击并抢劫,袭击造成74人遇害,中方9人死亡,1人轻伤,7人被绑架,其余受害者为当地人。

  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纷纷走向海外,合作项目遍及几大洲,其中包括北非、中西亚等一些局势不稳定的地区,遇袭事件也随之逐渐增多。然而,爆炸、绑架、种族冲突以及极端宗教主义都没能阻挡中国企业海外找油的步伐。在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众多石油工人争先恐后到国外干活,尽管是在枪炮的护卫下工作,钻井旁弥漫着恐惧。

  昨日,9名遇难者的遗体已运抵郑州,而7名被绑架者获释后由埃塞俄比亚空军专机送至亚的斯亚贝巴近郊的一个空军基地。哀痛与惊惧都会过去,更多的中国工人又将踏上海外掘金的路途。如何保护他们的安全与利益?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4月25日晚,位于河南东北角的中原石油勘探局物探公司的一位退休职工,收到了儿子从非洲国家苏丹打来的国际长途,“施工队队员挨个向家里报平安,一个人只有一分钟时间,要花30块钱”。老人放下心来。他知道,在非洲的另一个国家埃塞俄比亚,24日凌晨4点多,9名来自河南油田的职工被当地反政府武装打死。

  这时,位于河南西南部的河南石油勘探局地质调查处机关,已经拉起了三条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赴埃塞施工遇难的同志们!”

  27日上午,地调处拒绝记者的采访,称一切情况都要问中石化外事局。机关办公楼大厅里贴着一份《情况公告》,内容为:4月26日14:00,经与埃塞俄比亚方面电话联络后得知,通过多方努力,7名失踪及被绑架人员的搜救工作仍然在进行之中。通过部分雇员了解到,这7名人员分别是:李根海、攸金东、许建峰、杨庆武、张晓宇、柯威涛、陈文祥。

  在地调处的家属区,职工们还在惋惜中谈论这一悲剧。小区里的一个家庭失去了女婿,另一个家庭儿子被绑架后又被放回。

  地调队还有一支施工队在阿曼,“那个国家比较太平,不像埃塞有那么多族群冲突。”一位职工说,地调处几百名职工,常年有几十人在国外工作。能到国外工作的职工年龄集中在25岁到40岁,大都是有学历的技术人员,此次遇袭可谓损失惨重。

  9名遇难者的遗体于昨日凌晨2时30分由包机从亚的斯亚贝巴运抵郑州,家属将在郑州看亲人最后一面,而后进行火化。一同返回的还有施工队的21名人员(包括1名伤员),去年11月底地调处的这个施工队出发时,共37名成员。

  一名队员先期返回,地调处职工们从他口中得到更多的遇袭细节:

  “他们使用了 火箭筒,把一辆价值几千万的仪器车打碎了,在里面睡觉的三个技术人员都死了。”

  “一个副队长带着一个同事出去办事,躲过了一劫。”

  “反政府武装早就向施工营地发了警告,要外国公司撤离他们的土地。”

  “我们新买的21辆奔驰卡车全都被他们开走了,仪器全部被破坏了。”

    争着想到海外去

  

  中原油田与河南油田都是中石化的下属企业,都位列国内500强企业,河南油田有两万多在册职工,主要作业范围在南阳盆地,在新疆也有一个区块;中原油田人员达3.5万,它的主要作业区域河南山东交界处,另外在新疆、青海、内蒙也有三个探区。由于同在河南境内,它们就像一对兄弟。

  目前,中原油田物探公司此时也有一支施工队在埃塞,距河南油田地调处营地150公里远。在这次遇袭死亡事件中,河南油田的部分职工对中原油田颇具微词: “就是因为那个区域太危险,他们才让我们油田的人去。”另外的职工则并不认同:“人家在国外招揽的工程吃不完,我们是从人家那里讨饭吃,谁让我们是找米下锅呢。”

  此次事件遇难者一度被认为来自中原油田,后来搞清楚这个工程是由中原油田招标后转给河南油田的。“大家去之前也知道那里经常有武装冲突,但是国内没活干,收入也低,到国外一个月挣的顶国内一年的收入。”地调处一位退休职工说。

  在国内市场日益狭窄的情形下,收入在国内油田中都不算高的河南油田职工,争着想得到去国外工作的名额,目的地多是资源丰富而经济落后的国家,尽管一些地区还存在着生命威胁。同时,这也是中国公路上与日俱增的汽车的需要。中国石油工人必须“走出去”海外找油。

  枪声响起在“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这个大洲的腹地、北部和西部,都有中国石油企业的钻井在工作。2004年,中国已与加蓬签署石油购买协议; 2003年,“中石化”收购了安哥拉近海“3号油田”的股份……来自商务部的资料说,2005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量中的28%来自非洲。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石油)的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这家巨型石油企业已经在全球23个国家拥有了油气资产项目。中石油的世界地图上,有4个重点地区被特别标注,即北非地区、中西亚地区、南美地区和亚澳地区,这是它的4个海外油气生产基地。

  作为中原和河南两大油田的母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在海外找油的道路上也不甘落后。资料显示,该集团已经在伊朗、沙特、加蓬、哈萨克斯坦、也门及厄瓜多尔5个国家参与当地的石油及天然气项目。2003年12月,中石化旗下的国际勘探工程公司在伊朗卡山区块成功打出高产油气井。

  三大巨头之一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早在2002年就斥资12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三块石油天然气田,成为中国公司并购海外资产数目最大的项目之一。之后,中海油又以5.58亿美元购买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度尼西亚5个海上油田的部分石油资产,这一跨国资产并购将为其带来每年4000万桶、约500万吨石油。

    黑皮肤雇员

    去年11月,当河南油田地调处的37名职工出发前往埃塞时,他们不会想到其中一些人将走向死亡。袭击发生时,中原油田物探公司的工人牛钢(化名)正在从埃塞返回国内。4月25日,他从网上看到了同行遇难的消息。

  “我从埃塞返回那天,距我们营地60公里的地方发生了武装冲突,当地政府军用车拖着大炮往战斗地点赶。”牛钢说。

  牛钢是去年3月从河南濮阳去埃塞的,那次物探公司去了8个人,他们先在甘贝拉区块工作,后来到了欧加登地区建立营地。这里与索马里毗邻,族群冲突激烈。此次河南油田遇袭的营地也在这个区域。

  这个营地有中国工程人员30多人,二十余台车,另外还有几十名当地雇员。中外人员是分开居住的,在营地旁边,还驻扎着二十几名担任保卫工作的政府军,他们配备有F16半自动步枪。中国公司要向他们提供住宿。

  牛钢所在的是一个小营地,在较大的营地,周围通常会筑起一米多高的土墙,内层再放置铁丝网。在种族激烈冲突的地区,大营地需要为数众多的保卫人员。

  牛钢所在的21196队震源组,5个人,他负责钻机。这个组的任务是到勘探区域制造人工地震,将地层传导上来的信息发回营地进行综合分析。他们通常早上 8点开两部车出发,到达工作点后连续工作24小时,次日8点返回营地。其间,累了,工友可以背靠背打个盹。在野外只有吃盒饭,但由于天热,饭经常会变馊。牛钢的办法是早上出发前尽量多吃点,或者把盒饭放在车上空调的出风口那里。

  牛钢说,那里有很多蛇,所以去工作要穿连体的防护服,皮靴高及膝盖。衣服上印有ZPEB字样,这表明他是中国石化下属企业的人员。野外还有狼,白天晚上都能看到,夜里狼的眼睛在车灯下会幽幽地闪光。

  在春节和中秋节,牛钢觉得家乡月亮还是跟国外的不同。

  在欧加登地区,牛钢和他的同事迷上了玩弹球儿,这曾是他小学时的游戏。小小的玻璃球儿往往把黑皮肤的当地雇员也吸引过来。

  按照埃塞中介公司的约定,中国公司必须雇用一定比例的当地人工作。牛钢认为,这实际上成为中国公司与当地保持良好关系的一种策略。在4月24日的袭击中,有65名当地雇员被杀。

  这些黑皮肤的雇员进入工地前要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如果有传染病,那么整个施工队将面临危险。雇员们做事认真,并以在中国公司工作自豪。他们中很多人对技术一无所知,但当他们从中国人身上学会后往往会对师傅们报以嘲讽。牛钢在欧加登带过四个当地雇员,其中一个脑子相当灵光。但他坦言不可能跟他们成为朋友。

  雇员们内部实际上经常会互相看不起,但是如果中国人对他们中的一个不敬,比如在工作中作为惩罚弹他们的“栗凿”(以手指击头),将被其他人群起而攻之。

  牛钢更感到了当地人对外来者的敌视态度。他们的眼神让他心里不安,他们经常会直接向中国人伸手要钱,或者偷窃中国公司的生产工具。“他们认为地下的资源是上天赐给当地人的,而不是赐给政府的,他们觉得应该在自己强大之后自行开发,而不是请中国人来帮忙。”

  这种情形在非洲并非个别,根据世界银行估计,尼日利亚340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中,80%被这个国家1%的人口瓜分,大多数人口仍处在绝对贫困线下。愤怒的武装组织将积怨发泄在了石油公司身上,绑架事件经常发生。

   钻井旁的恐惧

  

  中原油田特种作业处的徐合献曾被外派多年,一次,一个相邻工地的工作人员在傍晚找到他所在的营地借宿。他当时不理解,那个工地只有30公里远,驾车很快就到。其实,原因很简单:公司规定夜间不能行车,石油储量是中国两倍多的非洲,地下流淌的是财富,地面上隐藏着夺命的危险。

  埃塞俄比亚欧加登地区,毗邻索马里,这里活跃着宗教极端分子和反政府武装,他们不能忍受“任何有利于埃塞俄比亚的外国投资”。一个名叫“欧加登民族解放阵线” 的组织威胁外国投资公司不要在埃塞俄比亚境内运作,这次袭击河南油田营地的就是该组织。据称,欧加登的索马里族人有从埃塞独立的倾向。

  牛钢在2004年到过苏丹工作,两次出国工作给他留下了一个字“苦”。但最令他恐惧的是生命无法保障。“每次开车回到营地,我都会在心里说一句‘哇噻,回家了’。”

  驻扎在营地旁的政府军不能让牛钢感到完全安全。因为他们并不经常跟工人出去担任保卫工作。当你强叫他们护卫时,士兵们的嘴会撅得老高。在经过沿途的城镇时,他们会下车喝茶喝咖啡,或者买一种能让人上瘾的树叶来嚼。

  4月24日的河南油田袭击事件发生后,中原油田向遍布10余个国家的近百个施工队发出通知,要求境外施工公司加强安全保卫,对武装安全保卫人员不足的项目坚决停工。

  牛钢把在国外的这种恐惧感叫做“肝颤”。但他仍然愿意忍受“肝颤”,他急着等待下一次去国外工作的机会,哪怕是再去埃塞俄比亚。他说,就是想让老婆孩子的生活过得好一点。

   在非洲与英美竞争

  

  据说南阳油田炼油厂要关闭了。有消息称,中石化的一位领导前不久来油田视察,看到炼油厂后说产量这么小的厂关了算了。南阳油田职工介绍,南阳油田开采的 “轻油”都通过管道输送到湖北荆门炼制,油田炼油厂只炼制“稠油(即沥青状)”,而炼油厂被认为是南阳油田效益最好的企业。

  这样的消息被职工们解读为国内的生意越来越差,国外工程越来越抢手。“现在大家都抢着去国外干活。”地调处一位老职工说。

  在这位地调处老职工印象中,南阳油田从1977年开始建设之后,上世纪80年代中进入辉煌期。后来国内市场狭窄,公司开始到国外揽项目。在他看来,中原油田的国际工程量要远远多于南阳油田。

  牛钢也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油田企业的辉煌,“到后来不行了,国内该勘探的都探过了,没有活干了,国内各油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中原油田的相关材料显示:从1983年起,油田攻克了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00多万吨,到1988年产量高达722万吨。然后在随后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发展,出现了储量不足、开发难度大、债务沉重、人员富余等矛盾。

  中原油田的海外之行卓有成效。一份资料显示:自1992年开始,中原石油勘探局逐步进入海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10多年来,先后为壳牌、阿莫科、埃索、菲利普斯、安然、德士古、哈斯基、林德、道达尔、莫尔、DNO、TOTA、兰丁等多家外国公司提供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海外业务不断发展壮大。截至 2006年底,全局共有物探、钻井、测井、录井、固井、井下作业、运输等90支专业化队伍先后进入欧、亚、非、拉美四大洲的10多个国家,相继承揽了 100多个国际工程项目,累计签订合同额16亿多美元。1997年,中原油田实现盈利5180万元,被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列为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十个先进典型之一。1998年,油田成为“中国陆上承揽国际钻井工程最多的公司”,自2000年起连续6年跻身国内对外承包工程企业30强。

  这样成绩来之不易。4月25日,中原油田勘探研究院北京分院一位工作人员说,在非洲,他们要与美国、英国公司竞争。这块被西方人统治了数百年的土地上,主流社会仍然更亲近西方。

  中原油田的新闻发言人说,油田是通过英国LANDIN公司进入埃塞俄比亚市场的,3年前在甘贝拉区块进行沼泽 地震施工中与当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迄今油田在埃塞施工队伍已达5支,服务领域涉及物探、钻井等。

  物探公司一位退休职工回忆说,物探公司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到海外承揽工程,那时在国内没有活干。当时的一位公司领导带领职工们走出了第一步,第一个海外项目在厄瓜多尔,后来扩展到苏丹、也门、沙特等地。

  这位老职工的女婿是物探公司的测量高级工程师。2002年,他从新疆被召回,去了厄瓜多尔。现在这位高工在苏丹工作,任务繁重。“在国内如果没活干,每月只有400块钱的生活费,在国外每月可以挣到6000到8000块人民币。”

  牛钢在国外每月的收入是5000元左右人民币,“技术人员收入要高一些”。实际上,在册的中青年职工成为国外工程的主力,技术人员比普通工人有着更多的机会。他们出去一次少则四个月,多则七个月,有时一年才能回国一次。

  牛钢说现在的物探公司的技术人员大多在国外。而在国外项目承揽不如中原油田的河南油田,地调处的一位职工说,出国的只是少数,大部分在国内四川、新疆等地工作。

  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

    相对而言,中原油田在开拓海外市场的10多年中,没有发生过一次生产事故和绑架事件,油田在苏丹、也门、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都与政府军队保持密切合作。

  外交部领事司有关人士透露说,2005年外交部参与处理的各类中国人海外安全事件2.9万件,2006年则突破了3万件。在2004年8月的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表示,要加强中国的海外利益保护能力。

  商务部提供的资料说,早在2004年11月,该部组织编写了《外派经贸人员对外安全工作须知》,提供给中国驻外经商机构的人员、对外援助企业人员及境外中资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项目人员,增强有关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预防和减少境外突发事件对我有关人员造成伤害和财产损失。

  “在国际恐怖主义依然猖獗、世界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公民必须改变‘中国人不会遭遇袭击’的传统观念,在新形势下应尽快提高人身安全意识。”商务部研究院专家金锐说,随着对外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派驻海外的工程劳务人员呈上升趋势,中国公民的海外人身及财产安全问题也会相应增多。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出国人数只有20万人次左右,而2003年中国公民出境达2020万人次,增长了100倍,客观上导致中国公民在海外遭受袭击侵害的频率随之上升。

  中国对外承包商会副会长迟长海认为,从以往对中国人发生的袭击事件中应看到,企业在竞标海外项目时,不仅要考虑商业风险,还须把包括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成本在内的非商业风险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2005年9月,商务部曾发出通知:“目前,我在外工作人员已超过50万人。由于部分国家政局动荡、社会治安状况恶化和国际恐怖活动日益加剧等原因,我劳务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伤害的案件时有发生。”商务部要求各人员外派单位建立外派劳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2006年8月,苏丹副总统坠机引发苏丹国内危机,中石油按照编制的《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苏丹项目工地与北京保持24小时联系。“为避免可能的冲突,我们在苏丹的工作人员与当地支撑机构举行过实战演习。”中石油研究院一位人士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状况日趋复杂,中国领事保护正在变被动为主动,反应更为迅速且动用了更多的国家资源,对于防范风险、减少损失将起到积极作用。

  今年,外交部成立领事司,如有中国公民或企业在国外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交部会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成立应急小组,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协调国内外相关单位开展救援和善后工作。外交部和其他30多个部委派驻国外的常驻人员有5000多人。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表示,中国公民在海外一旦遇到困难: “希望大家不要客气,随时跟他们联系”。

  4月24日的枪声显然并不能阻滞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掘金之路。此时,中原油田勘探研究院北京分院的两位负责人正在前往孟加拉国,该研究院在此处的炼油厂项目已经进入准备阶段,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做地面设施,比如铺设输油管道。另外,该公司在中东也有一些项目。测量、测井、钻井等公司也都在忙自己的国际项目。

  拔打中原油田公司国际工程部主任张进良的手机,在优美的梁祝铃声中,一段录音会详细介绍该公司的业务范围,并“期待着与国内国外人士合作”。

  9名遇难者

  吴少青38岁

  黄衎39岁

  曹永红37岁

  苏东超38岁

  黄建伟28岁

  张自峰39岁

  申云27岁

  柴振华30岁

  余庆40岁

  采写:记者贾云勇喻尘

青青 发表于 2007-5-2 16:35:45

要发展就得走出去,走出去就要面对各种挑战,现在不是多少人的问题而是怎样保护好中国在海外的利益,该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种事故。

meilitianshi 发表于 2007-5-2 23:37:30

有得有失是正常,有得没失是幸运,没得有失是不幸,没得没失是正常。呵呵。: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钻井旁的恐惧:在非洲找油的中国企业

非洲华人网站版权所有 www.chineseinafrica.com
免责声明:非洲华人网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文责自负,其内容不代表非洲华人网的观点和立场,
版主及非洲华人网对其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原作者或其版权拥有人拥有版权/著作权。
如果作者来函不同意将其作品张贴在本论坛,版主会尊重作者的意愿取下其作品。
版主保留删除有损本论坛健康的帖子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