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tianshi 发表于 2007-3-24 18:18:07

谁说中国在非洲“新殖民”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那些‘黄色威胁论’的制造者深恶痛绝,一向痛恨那些仇视、丑化、污蔑中国的一切言行。尤其是当我独处异国听到此类言论时,更加怒不可遏,于是奋笔疾书,抨击那些来自于欧洲的‘黄色威胁论’制造者。”

  ———杨干福

  学校;他,即使身处异国他乡,也始终对祖国念念不忘。在非洲纳米比亚,当个别西方学者放肆宣扬“中国黄色威胁论”时,他奋然而起,以笔为刀著文反击。不仅维护了祖国至高无上的荣誉,也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声援。他的名字叫杨干福。今年春节前夕,他十分荣幸地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第一次交锋:面对谬论,华人不再沉默

  2003年,杨干福赴非洲研究“语码转换”课题,就读于南非Stellenbosch(斯坦陵布什)大学,租住纳米比亚国防部长家的一间小屋,饮食交通费用每月约人民币600元。饭食很简单,一日三餐全是米饭。2006年8月15日,杨干福出席一次学术研讨会,在讲台上,北欧非洲研究所主任梅尔伯竟将中国近年来加大对非援助与合作说成“黄色威胁”,甚至还有部分学者当场附和这种严重损害中国形象、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谬论。闻及此言,杨干福震怒异常,可惜会议已经结束,他没有时机予以辩驳。气愤之余,杨干福立即与纳米比亚国防部长纳莫洛等政府官员进行沟通,并得到他们的支持。经过周密思考和反复斟酌,结合自己援非数年的经历,杨干福撰写了《中国是“黄色威胁”吗》一文,从我国对非洲建筑、商业等方面给予的援助等对梅尔伯予以严正驳斥。

  为了让文章公开发表,杨干福两次到《纳米比亚人》报社争取,最终在9月26日发表。文章中,杨干福有理有据地驳斥了非洲版“中国威胁论”。文章刊出之后,引起了非洲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也得到了非洲高层人士以及当地市民的声援。

  纳米比亚《洞察》杂志负责人表示,杨干福的文章写得很有说服力,它表明在纳米比亚的中国人终于开始回应“黄色威胁”的论调了。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说:“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为抑制喀麦隆的通货膨胀和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做出了贡献。”埃及外长阿布·盖特表示,中国在提升贸易和出口方面为非洲各国树立了榜样,中国的宝贵经验将为非洲国家提供巨大支持。

  第二次交锋:推广中国文化,消除观念隔阂

  就在杨干福的文章发表后的第五天,梅尔伯在《纳米比亚人》报上发表了反驳杨干福的文章。他不仅污蔑杨干福断章取义,而且态度强硬地坚持原有的“中国黄色威胁论”观点,对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予以抨击和歪曲,并宣称:“既然你已经打开了争论的大门,那么,我一定会奉陪到底!”期间,报纸上还发表了一篇没有署名的攻击性评论。

  “是继续回击,还是放弃?”一个人身处异乡,他不知道自己会遭遇到什么样的危险。但是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面对威胁,杨干福选择了再次回击,他立即在较短的时间内联系了出席当天学术会议的纳米比亚工贸部官员,引用他们的原话证实自己的反击并不是空穴来风。随后又从自己所学的“跨国文化”专业理论角度予以反击。他说,既然文章的作者并不是中国政策的研究者,也不完全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就不能领会中国对非援助政策的背景,因此,他人并没有专业的发言权,而我,作为一名跨国文化的研究学者,了解中国和非洲各自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政策和宗教信仰,认为中国和非洲开展的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

  杨干福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当中国发表《对非白皮书》后,一名法国学者又在《纳米比亚人》上发表文章,攻击中国对非白皮书缺乏道德内涵、违背人权,并主观地认为中国人在纳米比亚进行的都是价值低廉的生产活动。杨干福十分愤慨,他再次拿起手中的笔撰写了《再谈“中国威胁论”》。

  文章刊出后,杨干福得到了当地华人的大力支持,一位已经嫁给当地白人的中国妇女两次给杨干福发来短信: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只想说,谢谢你对中国所做的贡献;在第二个回合中,我觉得他们是在狡辩,这也证明你戳到了他们的要害和痛处。

  针锋相对的笔战,使当地个别西方学者对中国政策的歪曲和攻击有所收敛。至今,杨干福也没有在当地媒体上看到任何攻击性的文章,就连那位准备“奉陪到底”的梅尔伯也销声匿迹了。杨干福认为,中国人在面对不利的言论时一定要奋起反击,因为文化不同容易造成隔阂,最终导致相互仇视。只有交流,包括在媒体上公开论战,才能消除误解,使事实和真相越辩越明。为此,杨干福在《新纪元报》评论专版上整版撰写了《了解中国的文化》一文,介绍中国文化特点和历史渊源,以及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和立身之本。此外,杨干福还给当地学生当汉语老师,教学生中国文化。

  胡主席,你好!

  2007年2月5日,是杨干福终生难忘的日子。他和当地华人代表一道,受到了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2月5日上午,杨干福和同行的华人代表一道乘坐大巴到达机场等候。胡主席走出机舱向大家微笑挥手的那一刻,机场沸腾了!当天的气温高达37摄氏度,尽管衣服早已湿透,但无人察觉,大家都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兴奋和激动之中。

  杨干福感慨地说,自己国家的领导人来访,让身在异乡的中国人有了重回故乡的感觉。

  当天晚上,是胡锦涛接见华人代表的时间,杨干福十分荣幸地再次被选中。和迎接的数百人相比,能够被胡主席接见的不到70人。7时45分,胡主席步入会场,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杨干福就被安排站在第二排右边第三个位子,看着胡主席面带微笑朝自己走来,杨干福的手心沁出汗来,站在另一边的大使馆工作人员也快步跟上向胡主席介绍杨干福的爱国行为。紧紧握着主席的手,杨干福轻声说道:“主席,你好!”握手的那一刹那,杨干福热血沸腾,感觉浑身暖洋洋的。

  2月6日中午,胡主席离开纳米比亚,杨干福等华人代表到机场送行。有一个细节永远铭记在他的心头,中南集团总经理的夫人抱着孩子也在送行队伍当中,由于大家都很激动,总经理夫人被挤在了队伍最后面,一脸焦急。正准备登机的胡主席似乎看到了她焦急的表情,没有直接上飞机,反而朝着她的方向走去,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小脸,孩子咯咯地笑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激动的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胡锦涛主席访问结束不久,纳米比亚就成为中国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次杨干福回非洲,他将帮助当地旅游部门翻译中文版的官方网站,始终在为增进中纳两国的交流而出力。

青青 发表于 2007-4-26 19:17:53

对这样的言行是不是该支持,权力需要维护,但要有人站出来,人在异国他乡真正做到并坚持这点本身就值得赞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谁说中国在非洲“新殖民”

非洲华人网站版权所有 www.chineseinafrica.com
免责声明:非洲华人网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文责自负,其内容不代表非洲华人网的观点和立场,
版主及非洲华人网对其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原作者或其版权拥有人拥有版权/著作权。
如果作者来函不同意将其作品张贴在本论坛,版主会尊重作者的意愿取下其作品。
版主保留删除有损本论坛健康的帖子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