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 发表于 2010-10-25 03:44:16

援助非洲:花钱未必讨好!“中式援助”招来批评(组图)

援助非洲:花钱未必讨好!“中式援助”招来批评(组图)

导语: 近日,一起发生在非洲赞比亚的事故,让中非关系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众所周知,自万隆会议以来,凭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共同经历以及政策需要,中国对非洲各国的援助和支持从未中断,但由于实际操作中的种种不切实际,却让代价不菲的援助打下不少折扣。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10/24/201010242018059e999.png


  通常情况下,中国与非洲国家达成援助协议后,具体将由不同政府部门履行对非承诺(包括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农业等项目等)。但由于缺乏实际调研评估,这些援助往往与受援国政府的农业或工业发展战略无法适应,而且可持续性较差。

  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10/24/20101024204000ead5d.jpg


  农业生产领域的投资依然是非洲一大缺口。例如,尽管莫桑比克的农业生态条件非常好,却依然非洲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坦赞铁路贸然上马,运力不足三分之一

  曾经象征中非伟大友谊的坦赞铁路自1975年试运营以来,运力长期过剩。到20世纪末,这条设计运量达200万吨的铁路每年运量只有60万至70万吨。随着非洲民族国家纷纷独立,种族隔离状况解除,赞比亚南部经济封锁也不复存在,坦赞铁路日益冷清,坦赞铁路实际上已经走到破产边缘,有关该铁路的美好记忆也已从普通民众的脑海中褪去。

  缺乏环境评估,中垦友谊农场不适合水肥农业

  1998-1999年间,中国农垦集团在赞比亚兴建占地2600公顷的中垦友谊农场,在未经过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匆匆投入70多万美元开荒,此后花费巨资从国内购买的农垦设备却无法适应当地酸性土壤,设备使用效率一降再降。结果,花大力气和大量资金开垦出来的土壤不适合水肥农业,致使农场的生产陷于困境。

  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10/24/2010102420184140c62.png


  由于对非洲当地实际情况认识不足,援建项目通常最终大多依靠非洲本国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这些项目或与非洲当地工人或行业缺乏联系,或谈不上造福于当地的工人或行业。

  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10/24/20101024204514b2190.jpg


  尽管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到非洲打工的中国工人并不比非洲本土的工人显得“水土不服”。

  友好援助请不动“懒惰”非洲人,工程建设国内雇工

  由于散漫的生活方式和非洲国家独特的风土人情,“懒惰”的非洲人让国人难以理解。2010年中国援建安哥拉铁路,当BBC记者采访当地人为何中国人不请他们修铁路时,当地人却说他们只会打仗,不会修铁路。很多情况下,来自中国的援建方不得不从国内招聘工人,铁路修建过程也并未给当地人创造出任何实质性就业机会。

  经济驰援遭遇法律瓶颈,项目建设成本增大

  及其严格的劳动法也困扰着前往非洲的国人。长达70年的英国殖民统让赞比亚继承了完善的司法系统,其中包括非常健全的劳工保护法律条款。前往赞比亚的中国人甚至认为赞比亚法律过于“超前”,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状况下,雇工从住房补贴到交通补贴甚至丧葬补助却没有丝毫妥协余地。独立的工会组织还会经常要求中国投资者提高待遇、减少工作时长。甚至在被西方称为“人权状况糟糕”的苏丹,也有着非常严格的最低薪酬制度,一旦违规,便要受罚。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10/24/20101024201904092f6.pn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10/24/201010242038206bcf1.jpg


  一次中非论坛上,一名负责中方安保人员在巨型宣传画前巡逻。

  中国式投资者简单粗暴,影响援助效果

  10月15日发生在赞比亚的枪击事件并非头一次出现,中国工程项目、在非洲的投资贸易往往照搬国内做法,忽视当地实际状况,发生冲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据《金融时报》报道,早在2006年,中国控股的谦比希铜矿因工资纠纷引发暴乱,6名工人遭枪击。而前一年,该铜矿的一次大规模爆炸造成46人死亡,事故原因不了了之。两起事件不仅对国际铜价造成了短暂影响,还激起了赞比亚国内对中国人的反感。

  优势资源互换型援助被批“新殖民主义”

  中国对于非洲援助停留于政府层级,没有中央级的对外援助部门,也没有西方多样化的NGO组织,更无独立的第三方评估体系。具体落实往往指定不同的部委进行。这种包括了援助、投资、贸易为一体、由中国首创的混合模式在西方的援助方式中并不常见,但由于中国早期接受西方和日本援助时,曾有过因缺乏外汇以石油煤炭等资源换取高科技产品的先例,中国在非洲也做同样的尝试:使用对方所拥有的优势作为贷款互换条件,自然资源尤为明显。

  刚果的石油、埃塞俄比亚的芝麻,加纳的可可以及加蓬的铁矿砂也都成为贷款援助的偿还方式。来自中国的援助则去促进非洲国家需要的电讯、电站、道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各大国企的进一步投资建设,由于投资和援助界限的模糊,招来了西方国家不少批评和非议,甚至被扣上“新殖民主义”的帽子。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img10/otherface100924/img_6.jpg


  对非援助一直是中国对非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特色式的援助在非洲的接受程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高。相比在非洲盲目投入大量援助资金和项目,更应该仔细审视这份钱花的是否到位、值得,否则最终只能是吃力不讨好。

killergod 发表于 2011-11-21 18:04:24

哎!!账号不知道怎么就没了

shippingman 发表于 2011-11-21 21:08:47

谁叫咱中国人 心眼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援助非洲:花钱未必讨好!“中式援助”招来批评(组图)

非洲华人网站版权所有 www.chineseinafrica.com
免责声明:非洲华人网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文责自负,其内容不代表非洲华人网的观点和立场,
版主及非洲华人网对其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原作者或其版权拥有人拥有版权/著作权。
如果作者来函不同意将其作品张贴在本论坛,版主会尊重作者的意愿取下其作品。
版主保留删除有损本论坛健康的帖子的权力。